在數位時代,網站不只是品牌的門面,而是顧客認識你的第一步。當使用者點開你的網站,他們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如果內容 3 秒內跑不出來,他們往往不會耐心等待,而是直接關掉,去找下一個更快的網站。
Google 的研究數據指出:網站載入時間超過 3 秒,有 53% 的使用者會直接離開。這意味著,網站速度慢,不只是流量流失,更是把成交機會拱手讓人。
很多企業花了大錢設計網站,結果卻因為速度問題,讓使用者根本沒機會欣賞設計。那麼,到底哪些設計元素最容易拖慢速度呢?以下就是 10 大兇手,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
1. 圖片太大
圖片是網站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漂亮的圖片能讓網站看起來專業又吸引人。但是,圖片也是最容易讓網站「卡住」的兇手。
許多人直接把相機拍下來的原始檔,或設計稿輸出的高解析度版本放上網站。一張圖動輒 5MB、10MB,甚至更大。如果一個頁面有五六張這種圖,使用者光是等圖片下載就得花上幾秒鐘。
在桌機、光纖網路下可能還好,但如果使用者是用行動網路,速度就更糟。對手機使用者來說,他們不但要忍受等待,還可能為了這些大圖多消耗不少流量,體驗非常差。
改善方法:
- 上傳前一定要壓縮圖片,把大小控制在合理範圍。
- 使用 WebP、AVIF 這類新一代圖片格式,既省空間又保持畫質。
- 設定「響應式圖片」,根據使用者裝置自動載入不同尺寸的圖。
2. 背景影片
影片能快速抓住注意力,很多網站喜歡在首頁放上一段全螢幕的自動播放影片。的確,這樣的設計看起來很震撼,但代價也很高:網站速度會被拖得很慢。
尤其是影片檔案動輒超過 30MB,首頁載入就會卡頓不已。使用者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你的品牌,而是一個還在「轉圈圈」的頁面。這時候,他們的耐心早就耗盡。
對行動裝置的使用者來說更糟,高解析度影片常常無法順暢播放。想像有人在捷運上點開網站,結果首頁直接卡住,這種體驗大多數人不會給第二次機會。
改善方法:
- 影片片段只保留重點,避免太長。
- 降低解析度,例如從 4K 降到 720p。
- 改用縮圖+播放按鈕,讓使用者自己決定是否播放。
3. 過度的動畫特效
動畫能增加互動感,讓網站更生動。但很多設計師或品牌為了「酷炫效果」,把動畫塞滿整個頁面:滾動視差、文字淡入淡出、按鈕閃爍……結果變成災難。
這些動畫每一個都需要瀏覽器運算,當同一頁面同時有很多效果時,電腦與手機都會承受很大壓力。對效能不足的裝置來說,甚至會直接卡住。
更糟的是,過多的特效反而會分散使用者注意力。原本應該被突顯的重點,被一堆閃動的效果蓋過,資訊反而更模糊。
改善方法:
- 精簡動畫,只在關鍵元素上使用。
- 減少同時運作的特效數量。
- 優化動畫程式碼,避免複雜的 JS 動畫。
4. 插件裝太多
像 WordPress、Shopify 這些平台的外掛很方便,能快速增加功能。但問題是,很多人為了「多功能」,裝了一大堆插件。結果網站速度被嚴重拖慢。
每個插件可能都會額外載入 CSS、JS,甚至產生更多 HTTP 請求。當這些東西累積在一起時,就像在網站上背著一堆沉重的行李,怎麼可能跑得快?
此外,外掛裝太多還會造成後台難以維護。如果外掛沒有及時更新,甚至可能留下安全漏洞,長期影響網站效能與安全。
改善方法:
- 定期檢查,刪除不必要的插件。
- 儘量使用內建功能,少裝外掛。
- 選擇輕量化、評價好的插件,避免濫用。
5. 沒壓縮的程式碼
網站的 CSS 和 JavaScript,如果沒有壓縮,通常會包含大量的空白、換行和註解。這些東西對開發者有用,但對使用者來說完全是多餘的,只會增加檔案體積。
未壓縮的程式碼會讓瀏覽器需要更長時間解析,尤其在首次載入的時候,網站會慢得讓人不耐煩。更大的 JS 檔案甚至會拖慢互動反應速度,點按鈕或捲動都變得不流暢。
改善方法:
- 上線前使用工具(Webpack、Gulp 等)壓縮程式碼。
- 移除不用的程式碼與函式。
- 採用「延遲載入」策略,先顯示主要內容,次要功能再慢慢跑。
6. HTTP 請求太多
網站要載入的每個資源——圖片、字型、CSS、JS——都需要一次 HTTP 請求。當請求數過多時,瀏覽器無法同時處理,就會開始排隊。這會嚴重拖慢載入速度。
有些網站雖然圖片或檔案不大,但因為請求數太多,整體速度還是慢。使用者必須等所有資源都載入,才能順暢操作,這會讓體驗變得很差。
改善方法:
- 合併 CSS 與 JS 檔案,減少請求數。
- 使用 CSS Sprites 技術,將小圖合併。
- 採用 CDN 加速,減少延遲。
7. 字型檔太多
字型能提升網站的設計感,但一次載入太多字體或字重,會造成速度瓶頸。每個字型檔可能數百 KB,累積起來就是龐大的負擔。
這不只影響速度,還可能導致「文字閃爍」的情況。使用者進入網站時,文字先用系統字體顯示,然後才換成指定字型,看起來很不專業。
改善方法:
- 精簡字體使用,只保留必要的字重。
- 使用系統字體或輕量化字型。
- 設定快取,避免每次都重新下載字型檔。
8. 沒有使用快取
快取能讓網站速度大幅提升,但很多網站沒有啟用。結果每次訪客進來,都得重新下載所有資源。對老訪客來說,這是一種不必要的等待。
對高流量網站來說,沒有快取還會增加伺服器負擔,長期下來效能下降,甚至可能當機。
改善方法:
- 啟用瀏覽器快取,讓靜態檔案直接從暫存讀取。
- 使用伺服器端快取,減少重複運算。
- 搭配 CDN 快取,提升全球使用者的速度。
9. 主機效能太差
再怎麼優化,如果伺服器本身太爛,速度還是快不起來。很多網站使用廉價共享主機,當流量一多,伺服器就不堪負荷,導致網站忽快忽慢。
這種情況特別常見於高峰時段,當使用者數量暴增,網站甚至會直接掛掉。對品牌來說,這是最致命的,因為顧客會立刻選擇其他競爭對手。
改善方法:
- 根據需求升級主機方案。
- 使用 VPS 或雲端服務,確保資源有彈性。
- 搭配 CDN,把壓力分散掉。
10. 沒有針對手機優化
現在大部分的網站流量來自手機,但很多網站設計仍然以桌機為主。結果是,手機使用者進入網站時,必須載入大量不必要的圖片和動畫,速度被嚴重拖慢。
手機硬體效能有限,加上行動網路不穩定,這些設計不僅沒幫上忙,反而成為阻礙。最終,使用者會因為等待過久直接跳出。
改善方法:
- 採用響應式設計,根據裝置載入不同內容。
- 移除手機端不必要的動畫與圖片。
- 使用 AMP(加速行動頁面),專門針對手機速度優化。
速度才是網站的生命線
網站設計當然重要,但如果速度慢,再漂亮的設計都等於白費。使用者的耐心只有幾秒鐘,他們不會停下來欣賞「快要載完的動畫」。
真正能留住使用者的,不是花俏的效果,而是流暢的體驗。速度才是網站的生命線,想要讓訪客留下來,第一件事就是——讓它跑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