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並不像傳統媒體時代,只要花錢做好影片、選擇黃金電視時段,透過不斷的曝光就能烙印深刻的品牌記憶。社群平台的進駐、不同版型廣告的招募,像: Google 廣告 、Dcard廣告、Facebook廣告、IG廣告、Youtube廣告…等琳瑯滿目的廣告類型,使得用戶的注意力分散,各個品牌投放廣告除了在爭奪觀眾的錢包歸屬,同時也是在爭取他們的注意力。
然而想要讓廣告投放效益最大化,除了挑選合適的受眾平台曝光,當然也不能放過覆蓋搜尋引擎90%使用者的Google廣告,尤其是 GDN 廣告。因為關鍵字廣告的行銷效用顯而易見,平均點擊率在數據上比起 GDN 廣告確實高出不少,但數據不喜人的 GDN 廣告卻也有其妙用——刷品牌知名度。
GDN 廣告會不斷地出現在使用者瀏覽的網頁、影片、應用程式中,就跟過往的電視廣告或傳單廣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使用者都會習慣性忽略廣告,但圖像記憶卻會讓你形成慣性,在你產生相關需求的時候,腦袋會自動浮現品牌廣告。例如:Adobe Creative Cloud 的Google廣告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其知名度已夠,但當它要推出新的優惠、代言人或產品時,GDN 廣告就會遍佈所有的廣告渠道,像它的黑色星期五優惠,就會告知新用戶或訂閱快到期的用戶快趁這時候訂閱。

不過想要真正抓住觀眾視覺,製作吸引大部人注目的廣告實則非常困難,你可以很明顯地察覺注意力分散,使得流行這件事似乎不再暢通無阻,符合趨勢只能擄獲一部份人,獨特、創意才能獲得更多人的關注。下面彙整了Google GDN 廣告的成效分析與其製作尺寸,還整理了能幫助品牌消除噪音、搬開阻擋你銷售渠道的障礙,以及解決觀眾消費動機的3大技巧。
什麼是GDN廣告?
GDN(Google Display Network)又被稱為 Google 多媒體廣告聯播網,是由200萬+的可放送廣告網站、影片和應用程式集合而成,約莫覆蓋全球超過90%的網路使用者,你可以透過受眾分類的設定,指定目標將相關內容傳播出去。

Google GDN 廣告版型豐富多元,能支援所有電腦、行動裝置與應用程式,所有無論是大或小的版面,讓用戶不管走到哪都能瀏覽到你的廣告。像以下這些網站、影片、應用程式所呈現的廣告,就都是來自 Google 的 GDN 廣告 。

但需要釐清的點是,如果你是衝著要快速獲得轉換,那也許去使用關鍵字或其他社群平台的廣告欄位的行銷效果會更好,因為就連Google也曾針對多媒體廣告的定位做過說明,它的廣告定位點在——「引流」,而不在轉換。
Google多媒體廣告的優勢
- 精準對準潛在顧客再行銷
一般流量進入官方網站只有不到5%的人會真正的下手消費,剩下的95%的潛在消費者可能並不是對你的產品或服務不感興趣,而是會因為各種理由,像是:該下車了、餐點來了、有人來電,又或是要開始做下一組健身動作等等,耽擱了剛剛正在瀏覽的事物。
問題在於這些外在的干擾過後,使用者可能又忘了回來點擊、了解,導致達不到轉換的效果,透過Google多媒體廣告,你就可以在這些時候再把廣告展示在潛在顧客的眼前:
- 打開記帳軟體輸入剛剛的花費時
- 在查找設計公司評價的時候
- 查閱電影上映時刻表時
- 正在幫圖片罩上濾鏡的時候
- 搜尋吉利丁去哪裡買時
Google多媒體廣告就是扮演宣傳單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的縫隙,不斷地將品牌資訊推到使用者面前提醒該行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平常看過廣告後,會再持續出現相同的廣告,因為Google多媒體廣告系統會默認你對這則廣告感興趣,為了爭取你的點擊或轉換,才會一直曝光在你眼前。
- 能以低成本獲得高覆蓋率
簡單來說就是「引流成本低」,假設Google多媒體廣告是設定點擊收費 (CPC)那就需要使用者有確實點擊才會算一次的費用,若是曝光收費(CPM),就會在網站曝光1000次時收一個價格,當然以上的價格都會是浮動的,要看最終網站競價的成果。
雖然低成本的概念仍來自於浮動價格的決定,但以整體的計價方式來說,除非是惡意點擊或曝光,不然依照使用者的瀏覽習慣想要達到低成本獲得高覆蓋率並不是問題。像很多知名品牌也都很喜歡將Google多媒體廣告當作公佈欄,一有新產品上市、促銷活動開跑,廣告便鋪天蓋地積極地接觸潛在顧客。
而部分中小企業在這一塊也不遑多讓,透過品牌設計的要素,像:色彩、標誌、字體,甚至是一段文字持續地曝光,久而久之人們就知曉這個品牌可能在做什麼,若有更進一步的需求,就極大機率會選擇這一個平常就一直看到的品牌。
在某種程度來說,Google多媒體廣告提供曝光,同時也是在做信任感的建立,只要有用戶在某一次看到廣告的當下,選擇去搜尋牌子的評價或產品,當有需要時,品牌就會是用戶的第一選擇。
【 延伸閱讀 】5分鐘帶正在投放廣告的你,看懂各種廣告成效指標
Google多媒體廣告的短版
- 流量質量參差不齊
Google多媒體廣告的使用者分類並沒有像Facebook廣告來得精細,所以會導致使用興趣作為受眾定位的廣告主,在Google多媒體廣告投放會嚐到滑鐵盧的滋味。如果你有試著投放過,就會知道Google的興趣受眾分類,素質落差真的很大。

- 前期學費花費不會少
這前提在於你並沒有找專業的行銷公司投放,Google廣告投放設計的都偏複雜,一般廣告主想自行摸索,勢必會繳一些學費在試探廣告投放的設定上,造成很多廣告主投放不到兩星期就乾脆地撤出Google多媒體廣告,或找專業行銷公司幫忙投放。
你可能會覺得這有點過於誇大,但新增廣告、投放設定、廣告素材上傳到完成刊登,這一套流程看似簡單,裡面的細節設置卻很容易左右廣告成效,比方說你要投放的產品是母嬰產品,那你的受眾設定除了設定年齡、性別,是不是還要針對更細節的設置,像有沒有小孩或曾造訪相似網站…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做足夠的事前準備才有辦法讓行銷預算創造更高的轉換數據。
- 容易形成虛假點擊
正如前面我提到的多媒體廣告聯播網獲利的方式,有一些網站為了提高獲利,會故意將廣告放置在容易誤觸的位置,導致廣告預算很快就被點完,當然這並不正確的做法,雖然從後台的數據可以大概判定出不正常的成本支出,但還是不能保證你的廣告費用是否就是如此被耗光的。
總的來說,Google多媒體廣告真的能為品牌帶來商機嗎?當然可以,因為更重要的是你怎麼去設定、運用它創造流量,以上Google多媒體廣告的優勢並不是隨意設定就能獲得,同樣的短版也不是無可避免,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品牌仍在不斷地投入行銷預算。
投放Google多媒體廣告的費用
說了這麼多與Google多媒體廣告相關的分析,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不該下Google多媒體廣告,也許你可以從Google多媒體廣告可能會產生的費用考慮。GDN廣告與關鍵字廣告一樣都需要付出廣告預算,但不同的是關鍵字廣告不需要設計圖文廣告,而Google多媒體廣告需要針對廣告做視覺上的設計與文案發想。
- Google多媒體廣告可能產生的費用:
- 廣告投放預算
- 設計師的費用/薪水或繪圖軟體的花費
而廣告預算的花費已知的是,後台設定得當一定會比關鍵字廣告來得便宜,但問題就出在想要創造足夠引人注目的視覺,不讓設計師發想或使用像CANVA這一類工具著實不大可能。
也許你曾在網頁上看過只有文字的GDN廣告,但文案不夠好,或你的產品/服務是三言兩語說不清的,使用單文字得Google多媒體廣告純屬添亂,還不如靠視覺設計取勝,視覺是最直觀的吸引手法,能搭配其他元素快速勾起用戶的好奇心。
並且Google多媒體廣告的尺寸都會與其它社群圖文尺寸重合,等於是做了一份GDN廣告設計,也能廣泛應用在其他推廣渠道,不過也不是所有的Google廣告版型都要做才能投放廣告,等等在下面的Google多媒體廣告尺寸介紹時會詳細說明。
【 延伸閱讀 】2022 Facebook封面尺寸全攻略!社群圖片這樣調整就對了
有哪些Google多媒體廣告尺寸?
大多數我們在網頁上看到的廣告,都會是Google多媒體廣告,廣告尺寸因為多媒體廣告聯播網組成擁有的不只網頁,所以版型非常的多樣,從大到小、從直到橫、從行動裝置到電腦,可謂應有盡有!

而在Google多媒體廣告格式上傳則有以下這些要求:
- 格式類型:GIF、JPG、PNG
- 檔案大小上限:150KB
你可能會想廣告版型這麼多,每一個都要做不會很麻煩嗎?Google官方也知道這樣很容易勸退廣告投放的意願,所以推出了一款回應式廣告,只要製作兩種尺寸的版型,Google廣告就會自動幫你轉換版型投放到不一樣的渠道。
Google多媒體回應式廣告一次能上傳15張圖片與5個標誌,可以讓廣告者從不同的面向測試目標受眾的喜好,不用再耗費時間在調整多則20個的相同設計的廣告版型。而Google多媒體回應式廣告每一張圖片不得超過5MB,並且有以下尺寸限制:

- 橫向圖片:1.91:1長寬比,尺寸至少要是600 x 314。
- 方形圖片:1:1長寬比,尺寸至少要是300 x 300
除了圖片之外,它還能選擇性上傳標誌,檔案大小限制同樣不能超過5MB,背景只能是透明的,標誌上傳的尺寸如下:
- 方形標誌:1:1長寬比,尺寸至少128 x 128 ,建議為1200 x 1200。
- 橫式標誌:4:1長寬比,尺寸至少 512 x 128,建議為1200 x 300。
並且對於沒有設計師或繪圖軟體的品牌方來說,回應式廣告另一個好處就是不一定要使用設計的圖片,可以直接使用現成的圖庫圖片,或Google從官網上擷取的照片,等同只需要準備好文案與標誌就能直接投放廣告。
Google多媒體廣告製作技巧
真正實際在投放Google 多媒體廣告時,品牌廣告是需要與其他廣告競價才能贏得廣告版位,除非你願意將單一點擊或每千次曝光的競爭價格拉高,否則感受不到任何視覺驚豔之處,之於廣告投放並不是一件好事,拉高的競爭價格決定廣告推薦曝光的高次數,但廣告素材本身的不給力,就會讓原先應該創造更好轉換數據的廣告,付出的成本與反饋的流量不成正比。因此關於Google 多媒體廣告,你應該這麼製作——
與所有的潛在受眾對話
無論觀眾對你品牌來說是全新的,又或是處於轉換的臨界點,確保你的廣告能給予所有的潛在受眾一條對話的渠道,會讓廣告發揮更大的效益。你的Google多媒體廣告設計要確保與漏斗階段定位的目標相符合,使得不同漏斗階段的潛在顧客都能從中獲得資訊。

- 漏斗(視覺)頂端:介紹你的品牌,強化品牌記憶,並引起觀眾的興趣。
- 漏斗(視覺)中部:向受眾宣傳您的品牌/產品,並用產品照或特色描述吸引他們。
- 漏斗(視覺)底部:行動呼籲按鈕標語,鼓勵觀眾採取行動。
前幾個月有在瀏覽網頁應該都認得出上面Shutterstock的這一則廣告,它就是很標準的GDN廣告設計,上方清晰的品牌識別標誌、中間的優惠與產品介紹,再到最後的優惠碼和行動呼籲,透過深藍色的背景讓廣告的一切資訊更醒目,整體的設計元素清晰地展現了品牌的價值主張,並通過強烈的行動呼籲鼓勵潛在客戶沿著漏斗向下轉換。

由於多媒體廣告是允許GIF檔出現,所以你甚至能用文字疊加或一些小動畫去創造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像Shutterstock日前釋出的Google多媒體廣告就開始有動態視覺的運用。你也能深入顧客的角色,根據顧客可能衍生的需求去做設計,如果是飲品就能展現不同的口味,針對注重養生的族群,提供新鮮現摘成分的信息,再不然就是免費運送、優惠僅限網路用戶…等等,想辦法與顧客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讓設計元素為品牌代言
精緻的廣告圖沒有押上任何代表品牌的要素,會有行銷成效嗎?當然還是會有,產品照一出來,結合新產品上市、或檔期優惠的時間點,很多老顧客就大概會知道這是哪一個品牌出來打廣告,但新客戶看到這樣的廣告就會認為有詐騙疑慮,因為看品牌買東西是人們其中一個消費習慣,沒有任何Logo的產品是無法獲得潛在受眾任何信任的。
所以在廣告中,你的品牌要素不管是Logo、色彩,亦或是標語、吉祥物,都應該選擇部分的曝光,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尤其是色彩,色彩能代表品牌外,還能發揮色彩心理學的作用,讓品牌產生好的聯想,其次便是Logo,Logo設計需要能因應所有可能放置的位置,並至始至終保持清晰,才能讓所有的品牌體驗趨近一致。
近期最好的實際案例便是Semrush,不但讓Logo跟設計風格呈現保持高度一致,色彩的運用更是極致,四色組合被用在所有的廣告,並且色彩的選擇都偏亮色系,擁有獨特的記憶點,以至於不管是留下單一色彩,或是混合使用,你都能很快速地認出該品牌。

【 延伸閱讀 】五大品牌LOGO成功關鍵,讓LOGO設計成為品牌行銷新優勢
做到一看就知道是你的品牌
如果每一個品牌在視覺上看起來都相似,那基本上你的用戶也分不出來這一項令他感興趣的產品是來自哪一個品牌,例如:筆記型電腦,基本上用想像的也大概能模擬出電腦的廣告產品圖會長怎樣,而一排相似性極高的廣告圖要分辨出品牌就只能靠色彩或標誌,因此廣告其實能反其道而行,不一定要讓產品當主角,更重要的是要讓人們產生印象,所以你可以選擇突出與品牌和受眾直接相關的元素,像文案、物品…等連結品牌印象。
舉例來說,MSI與HP近期主打的筆記型電腦廣告就跳脫了既有框架,一個用美學的藝術品與產品做連結,另一個則是運用產品特點、文字玩圖像創意,兩者只要看過相關的廣告,都能迅速地被辨識出來,不用再透過基本的標誌或色彩找到品牌來源。


如果你迫於預算壓力只能使用圖庫圖片,其實也能做到一眼深刻,那就是至少要讓你的標誌與色彩一直以相同的模式出現在廣告上,像是讓下圖的色塊方框內的元素一直持續在各個廣告出現,逐漸地使用者看到這一個格式就曉得是哪一個品牌在推播廣告了。

此種做法就比較適合中小企業在知名度還不足的時候運用,當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就只需要保證一定的識別,像是只有Logo在廣告上即可,因為頻繁的使用相同素材會有視覺疲勞問題,轉換著使用才不會打壞觀眾對品牌的觀感。
不管做什麼廣告,都不要忽視創意
廣告投放的預算規劃、受眾分類、競價分析固然重要,但在付費廣告一直不斷在進步、優化,趨向自動化行銷的狀況下,如果還在糾結最好的定位策略、最適的競爭價格,那等到全面自動化行銷的情況下,你還能拿什麼廣告去做投放?創意才會是你能從同質性廣告中快速向上竄升的主要依仗。
儘管前面的主軸都放在Google的多媒體廣告,但如果將相同的設計概念放置在Facebook廣告、Youtube廣告…等,甚或是一頁式網頁,其實都是通用的技巧,視覺注意力在這時代最容易發散,卻也是最容易因為創意而聚焦的。